膏藥可以緩解或者治療各種疼痛,從古至今都廣泛流傳,膏藥本來是我國最先發明應用,如今逐漸成為世界外用產品主流了。也就是除了我國人民貼膏藥,老外也貼。目前市場上的膏藥也是琳瑯滿目,貼敷方法也各不相同,那么貼膏藥應該貼多長時間呢?
一,按藥效釋放時間決定,貼膏藥首先是為了人體吸收有效成分,但有效成分吸收完以后貼再長時間也沒有作用,更增加皮膚負累,那么多長時間藥效基本釋放結束呢?答案還是分劑型,熱熔膠質膏藥的藥物成分受分子結構封鎖,能釋放的部分僅在表層。這也是熱熔膠基質的膏藥貼沒必要太厚的原因。表層的藥物釋放一般不超過24小時,因此熱熔膠膏的貼敷時間大多設定為24小時。濕敷劑的貼法是讓膏體充分濕潤,通過外撒水劑的方式貼敷,這種貼敷方式時間應更短,因為外撒的水分很難存固,通常8小時以內就已經干了。巴布劑型水凝膠同樣是以水為溶劑,通過皮膚吸收水分時帶進藥物。不同的是巴布劑因為有高分子材料構架的蜂窩網格結構,能鎖住水分、緩控釋。因此此類劑型的膏藥貼敷時間更長,甚至能反復揭帖。最長的巴布劑貼敷時間長達15日。
二,人體耐受程度,人體皮膚組織同樣具有排異功能,長時間膠粘劑的粘貼、拉扯、封閉使得皮膚變的更加脆弱,對于敏感性皮膚就會導致紅腫瘙癢。這部分人群是不適合長時間貼敷膏藥的,因此除了參考產品說明書以外,還應該結合個人體質決定膏藥的貼敷時間。
三,產品的性狀,膏藥貼敷以后必然受外力擠壓或拉扯,導致產品性狀發生改變,比如睡覺時的擠壓,干活時的拉扯碰撞都會使膏藥發生改變。但產品已經完全不成形甚至溢出時,同樣應該及時更換。